昨天,中材集團寧夏青銅峽日產2500噸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,銀川套門溝和吳忠太陽山水泥項目也于同日開工建設。中材集團方面表示,這三個
項目總投資11億元,項目建成投產后,每年可增加新型干法水泥產能300萬噸。這是該公司在西北地區水泥市場的又一個大動作。
“它不去西北去哪里?其它市場也沒地方啊。”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采訪時,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調侃說。中材集團接下來在西北市場仍將合縱連橫,有可能重組另一個地方水泥巨頭青松建化。
意在西北水泥市場
中材集團董事長譚仲明此前也表示,入股祁連山不僅僅是了卻直取甘肅最大水泥公司這一心愿,更是穩固中材集團在西北水泥市場的霸主地位。
實際上,早在2005年,中材集團就邁出了進軍西北水泥的第一步。當年,中材集團借德隆危機接手天山股份(000877,SZ),隨后,先后拿下新疆建材集團、寧夏建材集團及賽馬實業。
統計數據顯示,截止2008年底,中材集團已投產水泥產能近3200萬噸。其中寧夏、新疆兩地的總產能達近1600萬噸,占中材集團總產能的一半,而該公司在寧夏、新疆兩地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近50%和40%,擁有了較強的控制力。
在成功入股祁連山后,中材集團又將勢力范疇充分擴展到甘肅、青海,并由此將西北四省形成一條線的貫穿格局,并在產能上達成絕對優勢。與此同時,中材集團
西北地區已布點建設的生產線有12條,總產能超過1000萬噸,并有其他擬建線的計劃。這也充分表明中材集團做大西北市場的決心。
孔祥忠也表示,中材集團可以通過后期運作控股祁連山,真正將西北連成一片,打造中材集團的“大西北水泥”。
或重組青松建化
中材集團表示,公司在西北地區正在實施的產能擴張計劃極為龐大,在建和擬建的產能超過1400萬噸。昨日,中材集團董事長譚仲明在寧夏青銅峽市透露,2010年,中材集團旗下寧夏建材集團的水泥產能將超過1500萬噸,資產規模超過50億元。
“下一個目標可能是青松建化。”國信證券分析師楊昕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,“我早有這個推測,這將有利于中材集團全面整合其西北水泥資源。”
在此之前,東北證券也曾發布消息稱,青松建化擬同天山股份第一大股東中材集團洽談合作,爭取通過合作實現青松建化、天山股份兩大新疆水泥企業對新疆水泥市場的全方位整合。
“我們目前沒有重組青松建化的打算。”中材集團內部人士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,但他表示,此前高盛集團與公司高層交流時,曾暗示他們下一步會重組青松建化。
昨日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致電青松建化,該公司多個部門的員工均表示“不知情”。
上述中材內部人士表示,中材近期重組青松建化的幾率非常小,而幾率存在的原因是,“在我們戰略區劃內的,都存在重組的可能。”